安徽省合肥市概况:合肥市,简称“庐”或“合”,古称庐州、庐阳、合淝,安徽省辖地级市、省会,Ⅰ型大城市,介于北纬30°57′—32°32′,东经116°41′—117°58′之间。

安徽省合肥市概况

安徽省合肥市概况:

合肥地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,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此而得名,历史代表文化为庐州文化、皖江文化。在3000余年的建城史中,有2100余年的县治、1400余年的府治历史,数为州郡治所,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、商埠和军事重镇,素有“淮右襟喉、江南唇齿”“江淮首郡、吴楚要冲”“三国故地、包拯故里、淮军摇篮”之称;1952年,合肥市正式成为安徽省省会。


合肥名称由来与变迁:

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此而得名。“合肥”之名,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中:“合肥受南北潮,皮革、鲍、木输会也。”

合肥地域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。春秋战国时期,先后属楚、吴、越,后又属楚。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年),废分封,立郡县,合肥属九江郡。西汉高祖元年(前206年),项羽在九江郡地置九江王国。高祖四年(前203年),改九江王国为淮南王国。汉文帝六年(前174年),改淮南王国为淮南郡;文帝十二年(前163年),复将淮南郡改为淮南王国。汉武帝元狩元年(前122年),改淮南王国为九江郡,辖合肥等县,合肥县名始见于此。元封五年(前106年),置十三州,合肥县属扬州九江郡。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(25年),改合肥县为合肥侯国。汉献帝建安五年(200年),废合肥侯国,复改为合肥县,为扬州治。三国时期,合肥县属魏国淮南郡,为扬州治。西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年),改九江郡为淮南郡,合肥县属淮南郡。东晋,南北分裂,合肥为双方争夺的重镇,县废。南朝宋,置南豫州,于旧合肥县地置汝阴县,属南豫州南汝阴郡,为郡治。南朝梁天监五年(506年),改属汝阴郡。南朝梁普通七年(526年),以寿阳置豫州,汝阴为南豫州治。南朝梁太清元年(547年),置合州,汝阴属合州汝阴郡,为州、郡治。北周大成元年(579年),合州为北周占领。隋开皇元年(581年),改汝阴县为合肥县,改合州为庐州,合肥属庐州,为州治。隋大业年间,改庐州为庐江郡,合肥属庐江郡,为郡治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,改庐江郡为庐州,治合肥。唐贞观元年(627年),置十道,合肥属淮南道庐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,改庐州为庐江郡,仍治合肥。唐乾元元年(758年),改庐江郡为庐州。唐僖宗中和到唐昭宗天复年间(883年-902年),杨行密先后为扬州刺史和吴王,辖合肥。北宋淳化四年(993年),合肥县属淮南道庐州,为州治。南宋乾道五年(1169年),庐州仍治合肥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,升庐州为庐州路,隶淮西江北道,合肥属淮西道庐州路;至元二十八年(1290年),合肥县属河南江北行省庐州路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,合肥改属中书省直隶庐州府,为府治。洪武十三年(1379年),合肥改属六部直隶庐州府,为府治。清顺治二年(1645年),改南京直隶为江南承宣布政使司,合肥县属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庐州府,为府治。顺治十八年(1660年),设江南左右布政使司,江南左布政使司辖庐州等府、州。清咸丰年间(1853年-1861年),安徽巡抚治于合肥县。中华民国元年(1912年),庐州府废,合肥县直属安徽省。民国三十四年(1945年)抗战胜利后,国民政府将安徽省省会迁至合肥县,合肥成为安徽省的省会。


合肥市行政区划:

截至2022年,合肥市下辖4个区、4个县,代管1个县级市:瑶海区、庐阳区、蜀山区、包河区、长丰县、肥东县、肥西县、庐江县、巢湖市。合肥市人民政府驻蜀山区东流路100号。

蜀山区(辖3镇8街道):三里庵街道、稻香村街道、琥珀街道、南七街道、西园街道、五里墩街道、荷叶地街道、笔架山街道、井岗镇、南岗镇、小庙镇、蜀山新产业园区

瑶海区(辖1镇11街道):明光路街道、胜利路街道、三里街街道、铜陵路街道、七里站街道、红光街道、和平路街道、城东街道、长淮街道、方庙街道、嘉山路街道、大兴镇、合肥龙岗综合经济开发区

庐阳区(辖8街道1镇1乡):亳州路街道、双岗街道、杏林街道、海棠街道、杏花村街道、逍遥津街道、三孝口街道、四里河街道、大杨镇、三十岗乡、庐阳工业区(林店街道)

包河区(辖2镇11街道):骆岗街道、常青街道、芜湖路街道、包公街道、望湖街道、义城街道、烟墩街道、滨湖世纪社区街道、方兴社区街道、万年埠街道、同安街道、淝河镇、大圩镇

长丰县(辖12镇2乡):水湖镇、庄墓镇、杨庙镇、吴山镇、岗集镇、双墩镇、下塘镇、朱巷镇、陶楼镇、杜集镇、义井镇、左店镇、罗塘乡、造甲乡、双凤开发区、安徽省水家湖农场

肥东县(辖12镇6乡):店埠镇、撮镇镇、梁园镇、桥头集镇、长临河镇、石塘镇、古城镇、八斗镇、元疃镇、白龙镇、包公镇、陈集镇、众兴乡、张集乡、马湖乡、响导乡、杨店乡、牌坊回族满族乡、肥东新城开发区、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

肥西县(辖8镇4乡):上派镇、三河镇、官亭镇、山南镇、花岗镇、紫蓬镇、桃花镇、丰乐镇、高店乡、铭传乡、柿树岗乡、严店乡、安徽肥西经济开发区、紫蓬山管委会

庐江县(辖17镇):庐城镇、冶父山镇、万山镇、汤池镇、郭河镇、金牛镇、石头镇、同大镇、白山镇、盛桥镇、白湖镇、龙桥镇、矾山镇、罗河镇、泥河镇、乐桥镇、柯坦镇、安徽庐江经济开发区、白湖监狱生活社区

巢湖市(辖12镇6街道):中庙街道、亚父街道、卧牛山街道、凤凰山街道、天河街道、半汤街道、栏杆集镇、苏湾镇、柘皋镇、银屏镇、夏阁镇、中垾镇、散兵镇、烔炀镇、黄麓镇、槐林镇、坝镇镇、庙岗乡


合肥市地理环境:

合肥市,位于华东地区,地处安徽省中部、江淮之间、长江三角洲西翼,承东启西、连南接北,靠山抱湖、临江近海,介于北纬30°57′—32°32′,东经116°41′—117°58′之间,西接六安市,北连淮南市,东靠滁州市、马鞍山市、芜湖市,南邻安庆市、铜陵市,总面积11445平方千米,其中市辖区面积1339平方千米。


合肥历史文化:

自古以来,中原文化、楚文化、吴越文化和巢湖文化在合肥大地交融辉映;改革开放以来,创新文化特色鲜明,城市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。数千年前,史前先民就在合肥地区聚族而居,繁衍生息。历史上,合肥数为州郡治所,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,素有“淮右襟喉、江南唇齿”“江淮首郡、吴楚要冲”“三国故地、包拯家乡、淮军摇篮”之称,历来是重要商埠和兵家必争之地。


合肥人文景观:

合肥及环巢湖大地,更有16-20万年间的银山智人遗存,6000年前肥东古人聚落遗址,3000多年前肥东龙城遗址,3000多年前起的庐江慕容城遗址,一千四百年历史庐江矾山国家工业遗址;还有王乔得道、许由洗耳、商汤代纣、夏桀败巢、范曾归葬旗山、周瑜小乔守望庐江、庐江何氏祖陵、佛教圣地冶父山,以及三河古镇、吴山古镇、长临河古镇、柘皋古镇、矾山古镇、金牛古镇、黄屯中华古村等星罗棋布的古老人文遗存及代代相传的“古经”,作为“包公故里,淮军摇篮”的合肥主城区,除宋代包拯包青天、大清洋务派旗手李鸿章及其麾下将星灿烂的淮军将帅群体外,方园五百米的古四牌楼区域,出了五任国务总理及一代科学巨匠杨振宁的传奇,更是坊间口口相传的美谈!


合肥市著名学府:

本科院校:中国科学技术大学(双一流)、合肥工业大学(双一流)、安徽大学(双一流)、安徽农业大学、安徽医科大学、安徽建筑大学、安徽中医药大学、合肥学院、合肥师范学院、巢湖学院、安徽艺术学院、安徽大学江淮学院、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、安徽新华学院、安徽三联学院、安徽外国语学院、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、合肥经济学院、合肥城市学院、安徽师范大学合肥校区(筹)、安徽理工大学合肥校区

专科院校: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、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、安徽公安职业学院、安徽警官职业学院、安徽财贸职业学院、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、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、安徽职业技术学院、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、徽商职业学院、安徽工商职业学院、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、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、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、安徽艺术职业学院、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、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、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、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、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、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、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、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、合肥职业技术学院、安徽审计职业学院、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、合肥科技职业学院、合肥财经职业学院、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、万博科技职业学院、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、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、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、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、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

成人高等院校: 合肥职工科技大学、合肥市职工大学、安徽开放大学、合肥广播电视大学、合肥行政学院、安徽行政学院(安徽经济管理学院、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)

军事院校: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、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

研究院所:天津大学合肥创新发展研究院、北京外国语大学德国中心(合肥)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创新研究院、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、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、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


合肥美食特产:

桂花酥糖、长丰草莓、烘糕、羽毛扇、竹簧雕刻、火笔画、发绣


相关内容:

合肥市领导班子

1499 2024-05-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