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省莆田市简介:
莆田市,古称“兴化”,又称“莆阳”、“莆仙”,福建省辖地级市。莆田市下辖4个区、1个县人口321.0714万人。莆田历史底蕴深厚,史称“兴化”,素有“海滨邹鲁”、“文献名邦”之美称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,及消费品工业“三品”战略示范城市 。2020年10月,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(县)。
莆田名称由来与变迁:
莆田市,古称“兴化”,又称“莆阳”、“莆仙”。莆田最初是在南朝陈光大二年(568)析南安县地建莆田县。景炎二年(1277年),兴化军城失而复得,端宗诏改兴化军为兴安州,故莆田市又有“兴安”之称。
莆田的自然地理:
仙游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,位于东经118°27'—118°56',北纬25°11'—25°43'之间,县域东西宽49公里,南北长63.4公里,濒临湄洲湾、紧挨秀屿港,距省会福州130公里,距经济特区厦门153公里,距莆田市区44公里,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。仙游县地处戴云山脉东坡,地势总体自西北向东南倾斜,地貌主体成向东南开口的马蹄形。仙游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,年平均气温20.6℃,年平均降雨量1300-2300mm,年平均相对湿度76.4%。年平均无霜期318.4天。年均日照时数1832.7小时,年平均风速1.7m/s,冬季偏北风,夏季多偏南风。
莆田市行政区划:
莆田现辖4个区、1个县(荔城区、城厢区、涵江区、秀屿区、仙游县)。陆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,海域面积1.1万平方公里。
荔城区(2个街道、4个镇):拱辰街道、镇海街道、西天尾镇、黄石镇、新度镇、北高镇
城厢区(3个街道,4个镇):凤凰山街道、龙桥街道、霞林街道、常太镇、东海镇、华亭镇、灵川镇
涵江区(2个街道、9个镇、1个乡):涵东街道、涵西街道,三江口镇、白塘镇、国欢镇、梧塘镇、江口镇、萩芦镇、白沙镇、庄边镇、新县镇,大洋乡
秀屿区(7个镇):笏石镇、东庄镇、东峤镇、埭头镇、平海镇、南日镇、月塘镇
仙游县(1个街道、12个镇、5个乡):鲤城街道、枫亭镇、榜头镇、郊尾镇、度尾镇、鲤南镇、赖店镇、盖尾镇、园庄镇、大济镇、龙华镇、钟山镇、游洋镇、西苑乡、石苍乡、社硎乡、书峰乡、菜溪乡
莆田历史文化:
历史人文:仙游是中国“戏剧之乡”,莆仙戏是全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,鲤声剧团六度晋京献演。仙游是全国“工艺美术之乡”、“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”,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红木集散地之一,古典家具高端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六成以上。仙游是全国“国画之乡”,由李霞、李耕、黄羲所开创的仙游画派,以古典人物画饮誉海内外。
地区方言:仙游话属于闽方言莆仙方言区。早期的莆仙话应属于闽南方言区,该方言区是经过东晋和唐末两次中原人民南迁而逐步形成的。
莆田人文景观:
城南虎啸山有烈士纪念碑,城区古迹有文庙、天地坛、雁塔、东门“乐善好施”坊,明代抗倭战场虎啸潭、九战尾、十八战。
莆田市高等院校:
专科院校: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、 莆田学院仙游校区
莆田风俗民情:
仙游民间的端午节,从五月初一至初五皆为节日。民间有“初一糕、初二桃(或粽)、初三螺、初四艾、初五扒(赛龙舟)”的民谣。仙游端午节有“送节”和“送粽子”的习俗。初五之前,出嫁的女儿生育后,须给娘家“送节”。民间初一食糕点,初二食桃子或粽子,初三食海螺,初四在窗户上插艾叶。这个节日,农家均要蒸果糕,供祀神灵,初五日天未亮,庶民用麦秆点燃把屋里的蚊子引送田野,寓为夏天免受蚊虫骚扰。枫亭的兰友、学士两个社区组织龙鼓队,敲锣打鼓走街串巷进行游唱《十二月景》的龙船诗,以慰屈原游魂,祈求福寿安康。而仙游端午时最与众不同的习俗就是把鸭蛋用午时草煮得黄黄的。盛在一起后,有兴趣时孩子或有童趣的大人便会把起两个鸭蛋对碰,先碰碎者为输。
莆田美食特产:
莆田小吃:仙游蓼花、麻筒、坝下“馄饨”、盖尾“蚮饼”、度尾“草粿”、龙泉“松糕”、城内“赤饼”、二保“小唛”、枫亭“蛏炝”、游洋“白粿”、岭头坪“锅边”、西门兜“焖蒸糕”、度垅“芜糕”、鲤城“仙草”、灵陂“乒乓冻”、枫亭糕、下徐“仁丹糕”、半路街“碟蒸粿”
相关内容: